三国时期七尺男儿是指160cm左右的身高。结合文献资料,有关学者敲定汉尺一尺约为21厘米,这与秦朝的尺度是一样的,也符合汉承秦制的说法。赵云、诸葛亮皆8尺,也就是185厘米,马腾、刘表、许褚皆8尺余,身高至少在190厘米,刘备七尺五寸,也就是173厘米,朱然“不盈七尺”,也就是不到162厘米。
是知181.5cm。三国,一尺合今24.2cm,一尺等于10寸;那么七尺就是169.4cm,五寸就是0.5尺,即12.1cm。那七尺五寸相加就是181.5cm。由此可以知道最终的结果就是181.5cm。“尺”是古今都有的,但是长度却不一样。根据史料记载,“七尺男儿”的说法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不同朝代,尺的长度不同,如果是三国时期一尺合今22cm,七尺男儿的身高就是164cm。
尺=3333333米(m)=233333cm,所以七尺男儿是有233厘米的,不同朝代的尺与现代的单位的换算也不尽相同。
因此,古代的七尺男儿身高换算为现代厘米,约为167厘米至200厘米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具体历史时期的尺长。例如,在战国时期,赵国的荀况在《荀子·劝学》中提到七尺之躯,当时的七尺大约相当于21厘米乘以7,即约167厘米。
所以古代的七尺大约是:26×7=182厘米。“七尺男儿”最早出自战国时期,赵国的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所以当时来看,七尺大约是21×7=167厘米。
古时七尺是617米,一尺合0.231米,现在一尺合0.33米。
战国的时候一尺等于21厘米,故七尺即为167厘米。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
那么7尺就是一米六出头,在当时不算矮了 诸葛亮,张飞,赵云都是八尺184,就算是挺拔的很了,相当于现在NBA的身材 至于关羽9尺207公分。
“七尺男儿”最早出自战国时期,赵国的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当时一尺等于21厘米,所以七尺大约是21×7=167厘米。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