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孟婆的真实身份,出现最多的通常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孟婆是鸿蒙初开时的一个天界散官,她不忍看到世人死后还受恩怨情仇所累,就去了奈何桥边支起了一口大锅,给他们喝下能够忘却前生的孟婆汤,然后进入下一个轮回。
孟婆在古代神话中是尧帝的女儿,她最初的身份是一代风神。由于她出行时总是伴随着风雨,加之其帝王之女的尊贵身份,人们尊称她为“孟婆”。 《山海经》中记载,孟婆是帝女,其出行有风雨相随。这时期,孟婆并非幽冥之神,而是行风布雨的风神。
据《山海经》记载,孟婆的真实身份是尧帝的第二个女儿,孟婆的真正名字为女英。据《山海经》记载,鸿蒙初开,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间即所谓的阳世人界,地即为阴曹地府。三界划定,无论天上地下,神仙阴官,俱都各司其职。孟婆从三界分开时便已在世上,她本为天界的一个散官。
据《山海经》记载,孟婆的真实身份是尧帝的第二个女儿,孟婆的真正名字为女英。孟婆人物介绍 《山海经》东荒有记:“帝尧之二女,游于江中,出入必风雨自随,故曰孟婆”由此可见孟婆最早说是尧帝的第二个女儿。并且在那时,他的女儿由于天生的神通,故也被世人奉为兴风布雨的风神。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孟婆是卧底,她的真实身份是不良人石瑶。孟婆是不良人的成员,本名石瑶。大唐灭亡后,被不良帅袁天罡派遣到玄冥教中去做内应,之后就成为了冥帝朱友珪的得力助手,在教中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赢得了大梁皇帝——朱温的信任,成为了他派在冥帝身边的卧底。
孟婆,一个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极具特色的角色,其真实姓名鲜为人知,实则叫做孟霜。 宇宙初开之时,世间被划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至高无上,掌管着一切;人间即是我们所居住的阳世;地界则是指阴曹地府,各界的秩序井然,各司其职。
孟姜女不是孟婆。孟姜女和孟婆都是杜撰的人物,两人没有关系,孟姜女是姜家女儿,孟婆是传说中给人喝孟婆汤的人,所以不存在孟姜女为了不让世人留下前世的记忆,一直在奈何桥送汤。
第二种说法是孟婆是孟姜女。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之后,看到长城脚下残害无数,但是始终没有找到自己丈夫的身影,于是她为了忘掉对于丈夫思念的痛苦,熬制了能让人忘掉记忆的孟婆汤。之后,她的真心感动了上天,所以神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上熬制孟婆汤,为过往的鬼魂送上最后一程。
孟婆肯定不是孟姜女因为孟姜女为姜姓,春秋战国时期,女子是没有名字的。孟姜女的意思就是姜家的大女儿,而二女儿就叫仲姜,如果有三女儿一般就叫季姜。如果真的是她,那应该叫姜婆,而不是孟婆。
孟婆不是孟姜女。 据传说,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
其实在这个传说中,孟婆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年纪非常高的老奶奶,反而是一位绝世美女,孟婆在第一次熬制孟婆汤的时候只是为了让自己忘记过去,到了后来,孟婆的唯一记忆就是给那些过奈何桥的阴魂们送上一碗孟婆汤。
上天见她的行径有利于人世间的轮回与新生,便命其为幽灵之神,协助地府的人们掌管天下亡灵的来来往往,于是她便在奈何桥边熬起了孟婆汤,给每一个前往轮回的亡灵喝下汤药,就此重新投胎。
说的是人死后要经过黄泉路,投胎转世要经过奈何桥,奈何桥上有位慈祥的老奶奶叫“孟婆”,不停的在煮着一锅以“遗忘”为调料的汤。凡是要投胎转世的人必须喝下孟婆煮的汤,喝了这碗孟婆汤,就会将前世的一切忘得干干净净。所以,人总是不记得上辈子的事。
在这个传说里,孟婆其实不是什么老奶奶一类的人物,是一位绝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汤的原因是为了忘记自己的过去,孟婆的唯一记忆是给在奈何桥上来来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汤。孟婆在地府处在什么位置?地府源于本土阴曹地府、黄泉、阴间。
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万分的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动地,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让参与轮回的阴魂们忘记前世的一切。即所谓:“前世已了,今生善恶唯本心所念。”之意。二说孟婆同梦婆,取前尘一梦,了却无言之意。
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