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是:魏国(统治者是曹操、曹丕、曹叡)、蜀国(统治者刘备、刘禅)、吴国(孙权)。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三个皇帝分别是魏国的曹丕,蜀国的刘备和吴国的孙权 《三国演义》描写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
三国是魏蜀吴,君主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三国是魏蜀吴,君主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2、魏:曹丕,蜀蜀国 刘备 吴国 孙权 魏国 曹操:刘备。吴:孙权魏:曹操并没有称帝,是死后曹丕追加的。所以魏的君主应该是曹丕。蜀:刘备。刘备死后是刘禅。吴:孙权。
3、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
4、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为三国鼎立时期。曹魏的君主分别是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5、三国指的是魏,蜀,吴,魏国的皇帝有曹丕、曹叡、曹芳,蜀国的皇帝有刘备、刘禅、吴国的皇帝有孙权、孙皓。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三个国家分别是魏、蜀、吴,三个皇帝分别是魏国的曹丕,蜀国的刘备和吴国的孙权。其中曹操是死后被他儿子曹丕追尊为太祖武皇帝。曹操本人没有称帝。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太宗 景皇帝 琅琊王 孙休 (258-264 在位6年)无 无 乌程候 孙皓 ( 264~280 在位17年)蜀 烈祖 汉昭烈帝 汉中王 刘备 (开国皇帝。22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