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高速手游网 > 手游指南 > 不想做战争使者怎么办 ,不想参加战争

不想做战争使者怎么办 ,不想参加战争

分类:手游指南时间:2025-03-22 00:19:06阅读:2060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在打仗的时候真的不会杀使者吗?

1、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则主要是指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使者是不可侵犯的。 在古代,人权并没有受到重视,相反,战俘和囚犯经常被杀害,如白起坑杀赵军战俘40万人,扬州10日杀害大批战俘和平民。

2、现代国际法中也有所体现,其基本含义是在两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即便敌对情绪强烈,交战双方也不能杀害对方派来的和平使者或外交人员。这一原则体现了即使在战争状态下也要尊重一定的文明交往规则,保障沟通渠道的畅通,以及确保使者的人身安全,有利于双方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争端或者达成某种共识。

3、虽然古代战争不能像现代战争那样受到尊重,但它非常重视人权,但它尊重双方使者的潜规则,即两军交战,使者不斩首。这场充满鲜血和烈火的古老战争是如此激烈,甚至连敌人的妇女、儿童和老人都被彻底杀死。使者也是对方的人马。

不想做战争使者怎么办 ,不想参加战争-第1张

4、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指两国交战之期不得杀害一方派来送信的使者。主要是继承战争文化。战争文化从西周时期就开始成型了,那时候对发动战争有着很多的讲究,必须要站得住道义。古时候讲究的是英雄气概,杀掉来使会显得未战先怯,在战场上没有了勇猛的气概,这仗就不用打了。

5、还流传着“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两军作战期间,双方要互相协商传达信息,在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传消息的使者,无论是传达了什么样的消息,都不会被斩杀。公元前596年,楚国派出了身躯出使齐国,当时楚庄王特意嘱咐了使者,千万不能从经过宋国。

古代战争中,为什么大家都不敢轻易斩杀敌军派来的“使者”?

1、在众多的文献中它也出现过多次,这句话倒也好理解,那就是两个国家在交战的时候,是不能斩杀对方派来的使者。按理说两边交战,那彼此就是死敌,不过战争双方也是需要沟通的,无论是用计还是真诚和想和对方对话,都需要让使者来传信。

2、不斩来使可以说是古代战争中一种默认的规矩,如果斩了来使的话,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激怒对方,从而导致战争发生或者敌军死战。但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唯一。曾经东汉的大将军就斩杀了,来时并且当着敌军的面把来时烤了吃肉,从而导致对方军心大乱,从而获得战争胜利。

不想做战争使者怎么办 ,不想参加战争-第2张

3、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指两国交战之期不得杀害一方派来送信的使者。第一,主要是继承战争文化。我国的战争文化从西周时期就开始成型了,那时候对发动战争有着很多的讲究,必须要站得住道义。周武王伐纣就是因为纣王“失道”,这样周武王就理直气壮的联合周边诸侯讨伐纣王。

4、双方都会优待敌军的使节要举办宴会跟欢送会。宴会上是一定要有歌舞节目的,而使者会作为客人进行道谢。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不允许奴隶跟平民上场作战。他们只参战不作战。只负责喂喂马呀,扛扛行李这的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贵族男子。又称作为战士。作战地点必须为两国的交界处。

不想做战争使者怎么办 ,不想参加战争-第3张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为何?

1、古代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主要是继承战争文化。我国的战争文化从西周时期就开始成型了,那时候对发动战争有着很多的讲究,必须要站得住道义。周武王伐纣就是因为纣王“失道”,这样周武王就理直气壮的联合周边诸侯讨伐纣王。

2、“两军交战不斩杀特使”的原因是因为战争双方并不想用战争解决问题,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还有商谈、谈判的余地,这样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能知晓对方的意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战争期间,使者只有两个目的:投降或是谈判。

3、而且一般使者都是比较有名的官员,代表了在古代非常重要的士这个阶层,如果杀掉名士的话,会对国家招募人才的计划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所以一般两军交战之前的使者都会受到礼待,这是展现自己气度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4、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则主要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春秋时期,诸侯派的使节是不可侵犯的。 在古代,人权并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如杀害战俘和屠城的事件时有发生。 尽管古代战争非常残酷,但它非常重视人权,尊重双方使者的潜规则,即“两军交战,使者不斩首”。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