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再看荀彧吧,先看他如何评价敌人。荀彧此等厉害之处,是源于他既不自傲,也不轻视任何人,能带着最理性的眼光审察刨析每个人。
厉害啊。曹操再艰难的时候都帮他保证了后勤,内政能力确实很强。也不能说跟错了人,那个时候跟谁都只能叛汉,没得说头。裴松之认为荀彧一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魏倾汉,其晚年改节忠汉,盖出于愧疚之心,才反对曹操进魏公。
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其辅佐、举人、建计、密谋之功无人能比,为曹操统一北方作以了重大贡献。后人也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
祖父荀淑、父亲荀绲和叔父荀爽皆为当世知名人物。荀彧因其才名得以免于非议,南阳名士何颙称赞他为“王佐才也”。在董卓篡位的动荡时期,荀彧放弃官职,预见家乡颍川的危险,劝乡人离开,但众人多不愿离去。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荀令留香 史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
此人的人品非常高尚。根据查询《史记》得知,荀彧为人忠诚正直,深谋远虑,智慧过人,行事冷静稳重,被众人称为“荀子”、“荀令君”。荀彧始终坚守原则和信念,不受权势和利益的诱惑,始终致力于为国家和民众谋福祉,受到了世人的敬佩和尊重。
战前,荀彧为曹操规划了战略部署,提出先击败吕布,平定东线;调派锺繇镇守长安,持节稳定西线,腾出手来与袁绍决战;战中,曹军军粮即将用尽,曹操想退兵,一些人甚至要投降袁绍,又是荀彧制止退缩的想法,鼓励寻机决胜;战后,曹操要回师对付刘表,又是荀彧提出不给袁绍以喘息之机,一举平定河北。
荀彧对曹操的统一事业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其擅长战略分析,大局观最好。另外荀彧人品好,又善于举荐人才,也是他受到人们尊重一个原因。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就是出自荀彧的谋略。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征讨荆州,想灭掉刘备、孙权一统天下,曾征求荀彧意见。
荀彧当时任守宫令(即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东西的小官),没有大权。汉献帝为堂堂一国皇帝,一举一动都有人看着,凭荀彧当时的权力无法直接救出汉献帝。
1、荀彧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2、荀彧却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初平二年(191),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吾之子房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任荀彧为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3、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4、王佐之才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永汉元年(189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
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个人简介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为“敬”,后追赠太尉。
在曹操手下的谋士中,荀彧因为担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不过,后来在曹操准备称魏公的时候,荀彧却激烈反对,因此遭到了曹操的猜忌,最终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
第一谋:荀彧——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一,荀彧是个理想主义者。荀彧 二,他出身名门,本人既是名士,又是重臣,在士林中名望很高。对于曹操集团而言,相当于刘邦时期的萧何、张良,地位非同小可。
生逢乱世,能保持德操很难,身居高位还能以身自律更难能可贵!三国时期的有诸葛亮这个圣人在,荀彧要想称最完美的人恐怕有点难,但是荀彧仍然是世所罕见的贤人君子。
而荀攸则略显黯淡,这不是否认他的功绩,而是在三国那个奇才辈出的年代,他确实称不上谋士里一个闪亮人物,但是治理一方,颁布法律确实很棒。而陆逊和荀彧最惨 前者为了孙吴奉献毕生智谋,却因为站错立太子的方面被老而昏庸的孙权杀掉。